
红军的长征历程中,最为艰难的路程莫过于穿越草地。这片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藩草原,长约500公里,宽约300公里,总面积达到15200平方公里,是典型的高原沼泽湿地。这里荒无人烟,积水有毒,一旦踏上,便可能陷入泥潭,若有伤口,污水会加剧感染,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。
草地的最恶劣季节是每年的5月到9月,这时草地泥泞、连绵阴雨,天气寒冷,无法生火取暖或做饭。可惜的是,红军正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草地,面对饥饿、寒冷、疲惫、生病以及意外陷入泥潭的困境,许多红军战士在这段艰难的征途上牺牲。
此外,草地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缺乏食物,甚至连野菜和树皮也没有。所谓“吃皮带”的故事,正是在这一时期流传开来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当红军刚刚走出草地后,好心人及时送来粮食和盐,救了红军一命。送来的粮食达40多万斤,盐有2000多斤,这些物资无疑为红军带来了希望。
有些人可能会觉得,红军已经走出了草地,送粮食这时似乎意义不大,但事实上,人体的崩溃往往发生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刻。尽管红军在草地期间牺牲惨重,但集体牺牲并不常见,而在走出草地的边缘,却发生了数百名红军战士因体力透支而倒下的悲剧。开国上将王平曾亲眼看到,300多名红军战士因体力不支,无法再站起来,倒在了草地的边缘,成为永远的丰碑。
展开剩余67%红军走出草地后,还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,需要迅速投入到新的战斗中。此时,虽然红军战士们极度虚弱,但及时获得的粮食和盐,提供了必要的补给,使他们有了继续战斗的力量。
这些救命物资的送来,正是由松藩地区的藏族土司杨积庆所提供。杨积庆,藏名罗桑丹增南杰道吉,从13岁起就继承了土司职位,拥有庞大的部队。面对蒋介石和青海甘肃军阀的威胁,他始终拒绝了改土设县的要求,并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有着深刻的认识。相反,他对红军抱有好感,尤其是在长征中,红军不断宣传的民族政策让他感到信任。看到红军艰难穿越这片草地,他更加坚信,红军得到了菩萨的庇佑,必定能成功走出这片绝地。
因此,杨积庆早早派人联络红军,约定互不为敌,红军可以在他的领地上自由获取粮食。当他看到许多红军战士患病时,他还组织藏医为他们治疗。同时,他向红军透露了国民党准备在腊子口设伏的消息,并派向导带路。腊子口是红军进入陕北的必经之地,国民党在这里设下了坚固的防线,意图阻止红军通过。
在攻克腊子口的战斗中,毛主席称杨成武为“白袍小将”。杨成武带领部队观察敌情,发现敌人防线有漏洞,便巧妙地进行迂回包抄。最终,红军成功突破了这个天险。
尽管杨积庆为红军提供了巨大帮助,但最终,他还是未能逃脱蒋介石的打压,遭到秘密杀害。后来,杨积庆的儿子杨复兴继承了土司职务,并在解放战争后期率领部队起义,迎接解放军的到来,父子两代的土司为汉藏人民的团结写下了壮丽的篇章。
(参考资料:《长征》《长征的故事》《人民政协报》)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